天空之城1.jpg
写作,诗歌,文学,它到底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?我想和大多数同学在3月开课之初感受一样,是混沌的,是迷茫的,是个不可方物的地方。连大概是什么样子都描摹不到,只是在某些言传身教中,被动接受着——它是一种诡异的存在。

认知写作学,是为了解决传统写作中“记不住、用不上、写不好”的毛病。采用认知科学的原理,进行跨学科建立完整知识构建写作。

这是一个庞大的课程,以至于8W的课程,200多位同学能坚持走到最后,实属不多。

高估自己

阳老课程伊始就提醒——人总会高估自己。课程前半程我都保持较高的笔记输出,子午鸟和大连艾自由问我,是怎么做到的?

“没有秘诀,就是每天安排3-4小时的学习时间来完成的”

他们一脸秒懂,其中的时间成本是无法避免,面对这样的高负荷知识量,我也会问自己,这样的节奏能坚持住吗?是什么内在驱动我?

“你是个文盲呀!”

没错,应该是被这种光年级别的知识鸿沟震撼着,为了减轻这种隔着一条银河的距离压力,我极力得去泅渡,求索,吸收知识。告诉自己,保持低姿势学习,不怕露怯,不怕丑媳妇见公婆,不关注获取赞扬,不关注是否被关注(得到过阳老点赞,内心那是很燃哒!)。

客观的对自己认识,让我度过了前3W,并没有因此落下队伍。

然而,这种自我驱动本质,还是过分在关注“差距”,是一种为了减轻自我要求的苛责而做的努力——你水平太差了,根本连饮水机位置都坐不上。这种驱动会在前期非常有用,跟打了鸡血一样,恨不得一天都不睡不眠,用满在学习上。但这种鸡血用完之时,也就是你开始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后,这种“自我苛责”就会被治愈大半,此时自我驱动就开始快速降低了。我在6-7w开始输出减少,就是遇到这种瓶颈。

很多人走着走着,就忘了开始的初衷,而我不是,是初衷被解决掉了,我需要寻找新的初衷。事实是,学习之旅远还没开始,关注自我感受多于学习本身。

此时,同侪压力的效力显现,无数优秀小伙伴的输出在时刻提醒着自己,定位着自己在生态系统中位置。此时,在对待学习上也渐渐比以前清晰了。

  • 最小,输出导向,不追求完美,追求满意,追求进步
  • 反刍,「快写慢改」,应该是3/7分,快写3,慢改7,写完之后的改,在时间投入上应该投入更多

飞行石

飞行石星星.jpg
天空之城能飞翔在云层深处,原因就是——飞行石。飞行石存在于万物之中,只是过于零碎,不被人们轻易发现,认知写作学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碎片石头收集起来,融汇贯通打磨成型。

1、 最小知识——无疑是块巨大宝石。学习的学习,「最小知识」理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路径。成年后学习变成一场更加难以量化,同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行为。在一开始你就不确定学这玩意能不能用上,能带来什么收益,人脑是非常吝啬的,它在没有明确看到回报情况下容易行动瘫痪。学习三观如果不正,如上我所经历,就会陷入到一场竹篮打水。对于自我决定,自我教育,自我成长的人,「最小知识」无疑是学习路上的法宝,提供了一个高阶学习模型,具体实用以后有新体会再来分享。

2、 时空变形——在学习到阳老所讲的“时空变形”后,我有种孩童般的好奇心,重新打量这个花花世界,无论漫步在城市建筑,还是阅览图书设计,无论观影读书,还是思考人生,时空变形极大提升了对于审美的维度,理解产生美感的源泉,啊!时空变形。且不说自己到底是否可以完整学会使用,光能体验到其他优秀的人类作品就已经非常美好。我想,这就是学习的一个重要自我驱动——对美的追求,美是高阶知识的浓缩,是品位不可言传的独立,是两颗充盈好奇心灵的对流,是龋龋独行抬头望见繁星的美好。

3、 修辞感觉/认识——开学典礼上,我问了一个被阳老说是个文艺青年的问题:书写到底是给自己写作,还为世界而写?我当时没有很好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感觉: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无法完美表达自己的感受。我时常想念中学时的写作,那时候我反而表达得比现在更自如,那是内心敏感丰盈的年代,用现在的心流来讲,那时候是幸福的,写作给我带来不少的flow。为此,我笔记里曾写下一段对修辞学习的体验

诚如村上春树说: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。我想,不是所有的感情都长成婚姻的样子,不是所有的电影都称为英雄之旅,不是所有的辞格,都可以称为佐藤的修辞吧?

我被自己这个想法小小震惊了一下!!为什么只有这些辞格可以做到?继而,想到为什么这里的辞格,叫“辞格的演绎”。演绎出自笛卡儿的演绎法,如何将辞格演绎呢?阳老师列举如此多的辞格,难道不也是归纳法吗?

“不是所有的鱼生活在同一片海”

辞格演绎里提到的修辞手法都指向着一个规则:创造新型感觉。所有的辞格都是由此演绎出来,应该是说是挑选出来。这样一下子就将人类历史上如此众多的辞格进行一个简单的范畴化:只有创造新型感觉的辞格,和不产生新型感觉的辞格。

高阶思维:反,就是如此思考问题的。

由此,我对修辞通畅了许多

变化

天空之城 男猪脚 吹号子.jpg
一转眼,三个月马上结束,认知写作学之旅咬到尾巴,但是学习之旅刚刚启程。

经由这趟对写作这座——天空之城的探索——尽管还是遥望而不可及。回归到踏实的大地,天空之城又浮游在云层深处,徒留空帆远影。但写作并不是让我们只停留在对一流作品的审美,我们经由这趟旅程,触发更多对具象生命,斑斓生活的热情。具身认知,本身就应该落到生活柴米的实处,我们应该更加敏感好奇,动手动脑,写作创作,大力输出,大胆输出。

内隐习得,需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,所以,即使学习过程并没有那么完全尽如我意(后面松懈),来日山高水长,壮士学习路上将一去不返。

我的感受是,学习写作这件事本身,就作为第二序改变着我生活其他方面。写作本身需要大量生活体验,细致的体验,多维的体验,跨界的体验。穿行山林,烟雨蓑衣,文字被支撑起来的,永远是脚踏实地的生活经验,是瑰丽魅惑世界的具身体会,是溯源鲑鱼的尾巴,是炸裂星辰的晶光。